突发中风如何识别FAST原则?识别中风120原则

老年健康 0 700

脑血管意外犹如沉默的闪电,每延迟一分钟治疗都将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。掌握国际通用的FAST识别法,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生命守护者。这套由美国心脏协会推广的评估体系,通过四个维度构建起早期发现的防线。

突发中风如何识别FAST原则?识别中风120原则

Face(面部)观察是首要关卡。让患者尝试展露笑容时,若出现单侧嘴角下垂、眼睑闭合不全或颧骨不对称的情况,提示面神经功能障碍。这种非对称性改变往往发生在病变对侧,如同镜子般映照出脑部受损区域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78%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会在此阶段显现特征性面容改变。

Arm(手臂)无力则是运动系统的警报信号。要求双上肢平举保持十秒以上,患侧肢体通常会逐渐下垂或震颤。这种肌力减退不仅体现在近端关节,精细动作如扣纽扣也会变得困难。值得注意的是,双侧对比测试比单独观察更具诊断价值,因代偿机制可能掩盖真实病情。

Speech(语言)障碍具有双重表现形态。除常见的表达性失语外,感觉性语言理解缺陷同样危险。当患者无法重复简单句子,或对日常指令产生错误解读时,应高度警惕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受累。统计表明,完全性失语患者的致残率较部分性语言障碍者高出两倍。

Time(时间)就是大脑的生存法则。从症状发作到溶栓治疗的最佳窗口期仅3-4.5小时,每延误30分钟将导致约12%的神经元永久死亡。此时必须立即启动急救流程:保持患者静卧、松开衣领、记录发病时间,并尽快转运至具备卒中中心的医疗机构。

现代影像学证实,符合FAST标准的患者接受rt-PA静脉溶栓后,三个月内功能独立概率可提升40%。但需注意,该原则不适用于所有情况—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可能出现一过性症状缓解,而脑出血患者则禁忌抗凝治疗。因此,专业团队的多模态评估仍是金标准。

预防永远优于治疗。控制高血压、戒烟限酒、规律运动等基础措施能有效降低60%的卒中风险。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,构筑三级预防网络。记住:在神经血管战场上,识别就是胜利的第一步。
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

留言0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验证码